亚马逊卖家生态剧变:有人黯然退场,有人逆势崛起

蓝海亿观网2025年05月28日 0

最近刷到一份亚马逊和Marketplace Pulse联合发布的报告,一组数据让我感触颇深:过去四年,亚马逊全球活跃卖家数量锐减50万。

曾经熙熙攘攘的亚马逊平台,如今竟有这么多卖家悄然离场。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亚马逊卖家生态的"冰与火之歌"

卖家数量腰斩,但头部卖家更坚挺

报告显示,四年前亚马逊全球活跃卖家还有240万,如今只剩190万。乍一看数字触目惊心,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50万消失的卖家中,大部分是中小卖家和跟风者。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排名前1万的卖家里,超过60%是2019年前就入驻的老玩家。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亚马逊这个竞技场上,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那些盲目跟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卖家,终究敌不过平台规则的演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流量分配的"马太效应"

虽然卖家数量减少了,但亚马逊整体流量却在上涨。每个活跃卖家的月平均访问量从2021年的2162次增长到现在的2837次,增幅达31%。这就像一块蛋糕,分蛋糕的人少了,每个人能分到的自然就多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美国站虽然流量最大,但一些新兴市场如沙特、南非、新加坡的卖家流量比率更高。沙特站每位卖家月均访问量高达8228次,是美国的3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兴市场就更好做。这些地区整体流量基数低,限制了收入上限,利基市场机会也相对有限。

第三方卖家:亚马逊的"衣食父母"

营收与贡献的倒挂

过去四年,亚马逊总营收从4700亿增长到6380亿美元,增幅超过36%。其中第三方卖家贡献的销售额占比突破62%,创下历史新高。按照这个趋势,三年内第三方卖家服务和广告收入总和将超过自营零售业务。

这组数据很有意思——亚马逊表面上是个电商平台,实际上更像是一家广告公司。第三方卖家既是平台的"衣食父母",又是被平台各种费用"吸血"的对象。

费用高企,生存艰难

报告指出,亚马逊卖家总费用率已超过50%。仓储费、附加费、广告费、佣金等开支,吞噬了卖家大半收入。更雪上加霜的是,越来越多工厂卖家涌入和低价平台的崛起,让亚马逊卖家面临巨大价格压力,"低价换销量"成了无奈之举。

卖家生存法则:如何在夹缝中求存?

精准定位,避开红海

与其在已经饱和的类目里死磕,不如寻找细分市场。比如智能家居、户外运动装备等新兴品类,竞争相对较小,利润空间更大。记住,在亚马逊上,与其做"大池塘里的小鱼",不如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品牌化运营,提升溢价

单纯靠低价走量已经行不通了。建立自己的品牌,通过优质内容和精准营销提升产品溢价,才是长久之计。看看Anker、泽宝这些成功案例,无一不是走的品牌化路线。

多渠道布局,分散风险

把所有鸡蛋放在亚马逊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不妨考虑多平台运营,比如eBay、Walmart、Shopify等,或者开拓独立站业务。多渠道布局不仅能分散风险,还能触达更多元化的客户群体。

写在最后

亚马逊卖家的生存环境确实越来越严峻,但这并不意味着机会减少。相反,那些能适应变化、持续创新的人,反而能在危机中找到转机。

"剩者为王"在亚马逊上永远是真理,但如何成为那个"剩者",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调整策略。希望每一位卖家都能在这场生存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活下来,然后活得更好。

版权说明:蓝海亿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活动。如当前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申诉处理。

分享至:

蓝海亿观网跨境卖家交流群!

跨境24H头条资讯,关注跨境平台最新政策推送行业最新动态。

全球跨境市场分析、电商政策及选品思维逻辑解读。

知名跨境大卖财报分析,真实案例分析站内站外引流促单实操技巧!

扫码入群,与同行共赢

留点想法

评论列表(0条)

简介:跨境电商门户型新媒体及生态服务平台,滚动报道跨境电商最新资讯,分享行业动态、运营技巧,构建跨境电商行业互联网流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