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再遇挑战:购物车异常与Prime Day费用上涨

蓝海亿观网2025年05月20日 0

跨境电商的江湖总是风云变幻,卖家们刚从关税政策的阴霾中走出,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

近日,亚马逊平台上的卖家们遇到了两大棘手问题:购物车异常和Prime Day费用上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卖家的日常运营,也对他们的利润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购物车异常:卖家们的“隐形敌人”

在跨境电商的日常运营中,购物车异常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近日,有卖家反馈,他们的产品在库存充足、页面展示正常的情况下,前端却出现了异常提示:“This item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9, 2026”。这意味着商品尚未正式开售,用户无法加入购物车,直接影响了商品的转化表现。

卖家们在后台检查后发现,开售时间设定无误,商品状态正常,也未收到任何系统预警或违规通知。联系亚马逊客服后,对方仅回应“已提交工单调查”,但迟迟未能给出明确答复或修复方案。

这种情况在行业社群中迅速引发热议。有资深卖家指出,尽管这种问题并不常见,但根据以往经验推测,多数类似异常与站点同步机制或编辑权限有关,而非直接源自黑入后台或系统Bug。

为此,卖家们建议,面对类似情况不应一味等待客服回复,而应尽快展开自查与干预:

检查所有同步站点的Listing,确认是否有未经授权的跟卖或修改;

对比主站与其他站点的编辑权限归属,如有被抢占,需主动向该站点客服申诉或发起权限回收;

留意站点之间的发布时间差异或表格同步失败的现象,如遇不可编辑项,优先定位异常源头,而非单纯等待客服处理。

在没有明确通知或规则更新的情况下,这类“隐形异常”极易被忽视,但却可能对转化造成实质性的打击。对卖家而言,最现实的做法不是等待答案,而是尽早排查原因、主动掌控节奏。

Prime Day费用上涨:卖家的“甜蜜负担”

除了系统层面的不稳定,成本端的变化也在持续给卖家带来压力。亚马逊近日官宣:2025年Prime会员日大促预计将在7月举行,具体日期将以后续官方通知为准。然而,相较于大促本身的“回归”,更受卖家关注的是报名费用的再次上调——从去年的50美元上涨至100美元。

有卖家表示:“现在已经看不懂亚马逊的玩法了。从广告、秒杀到物流与 Vine,流量获取的付费门槛越来越高。如今连大促报名费用也在不断上涨,搞得人很焦虑——接下来是不是连创建 Price Discounts 都要收费了?”

业内分析指出,在这套机制下,卖家的参与门槛和承压能力正在进一步分化。对链接数量多、库存压力大的中大卖家而言,这笔报名费虽有增加,但若能集中报活动、以量平摊,不仅有助于加速库存周转,也可能获得更高的流量曝光与爆单机会。但对于链接有限、单品利润空间本就不高的小卖家而言,这项费用则显得格外沉重。

“活动带来的单量未必能覆盖折扣和广告支出,再加上$100报名费,反而是亏得更快。”更有卖家直言:“利润低得根本没钱报。”、“已经被拿捏得死死的,平台知道我们很多人还得报。但报了不一定赚,利润全被低价竞争卷没了。”

当然也有卖家选择回避竞争:“我已经连续两年不再报名Prime Day,只靠自然流量蹭一点热度,风险小反而更稳。”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退出Prime Day的并不只是中国卖家。此前据路透社报道,受特朗普加征关税影响,部分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的美国本土卖家也正选择退出即将到来的 Prime Day 活动。可见在大促红利逐渐制度化、流量全面货币化的当下,Prime Day已不再是“所有人都该冲”的必选项。

卖家的应对之道

面对这些挑战,卖家们需要更加理性地评估参与必要性与投入产出比。结合自身的体量、利润结构、库存情况与流量来源渠道,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对于中大卖家来说,可以通过集中报活动、以量平摊费用,加速库存周转,争取更高的流量曝光与爆单机会。而对于小卖家而言,则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每一笔投入,避免因高额费用而影响整体利润。

此外,卖家们还应关注平台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跨境电商市场中,只有灵活应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说明:蓝海亿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活动。如当前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申诉处理。

分享至:

蓝海亿观网跨境卖家交流群!

跨境24H头条资讯,关注跨境平台最新政策推送行业最新动态。

全球跨境市场分析、电商政策及选品思维逻辑解读。

知名跨境大卖财报分析,真实案例分析站内站外引流促单实操技巧!

扫码入群,与同行共赢

留点想法

评论列表(0条)

简介:跨境电商门户型新媒体及生态服务平台,滚动报道跨境电商最新资讯,分享行业动态、运营技巧,构建跨境电商行业互联网流量入口。